高考励志文章精选阅读

高考 发布时间:2015-09-20 18:45
[摘要]第一篇:矢志不渝 高三了,要付出很多辛苦,要承受很多压力,知道吗,只要坚持下去,你就能创造自我,超越自我。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寺庙里的两块石头在小声交谈。铺在地上当台阶的一块石头向被雕成佛像的另一块石头抱怨说:咱俩从一座山来,瞧你现在多风光
第一篇:矢志不渝
 
       高三了,要付出很多辛苦,要承受很多压力,知道吗,只要坚持下去,你就能创造自我,超越自我。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寺庙里的两块石头在小声交谈。铺在地上当台阶的一块石头向被雕成佛像的另一块石头抱怨说:咱俩从一座山来,瞧你现在多风光,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跪在你脚下顶礼膜拜。我怎么那么倒霉,每天被人踩来踩去,又脏又累,石头和石头怎么那么大差距呢?被雕成佛像的那块石头略一沉思,慢悠悠地说:老兄,别忘了,进这座庙时,你只挨了四刀,我可是挨过千刀万剐呀!
 
  石头如人。纵观古今中外,遍阅典籍史册,那些有大成就、大功德、大名声、大造化的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吃尽千辛万苦,受尽百般磨难,最后才能修成正果,成名成家?未经磨难而侥幸成功者也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却凤毛麟角。套用王国维先生的话来说,也正是有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百折不挠,有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矢志不渝,才会有最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出望外。
 
  人们无不羡慕那些战场名将的风采,羡慕他们胸前五颜六色的勋章,但扒开衣服看看,哪个不是伤痕累累,九死一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是其生动写照。也有许多人崇尚那些商界巨子、金融大鳄,翻翻他们的奋斗史,哪个不是久经沙场,几起几落,盐水泡三次,碱水再泡三次。而且,这还都是少数最后获得成功者,至于那些虽也经历了“千刀万剐”,最后却功败垂成者、功亏一篑者,那就更多了。
 
  《红楼梦》第八十二回里,袭人开导宝玉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貌不惊人的小丫头嘴里,有时也有千古真理呀!想想历朝历代那些经历“千刀万剐”而劫后余生的名人吧,真可以排成长队:“文王拘而演《周易》”,并为后来武王伐纣换取了时间和空间;勾践卧薪尝胆20年,一举复仇成功;孙膑被害身残,侥幸逃得一死,最终消灭劲敌,写成不朽兵法;苏秦饱受凌辱,众叛亲离,因而悬梁刺股,发奋苦读,后来携六国相印,辉煌一时;韩信强忍胯下之辱,战胜种种磨难,终成百万大军统帅;司马迁惨遭宫刑,含辱偷生,书成“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他们无不饱经磨难,“千刀万剐”,每一刀都鲜血淋漓,每一刀都痛彻心肺;同时,每一刀又都是他们迈向成功的一级台阶,每一刀都让他们离成功近了一步。
 
  现代人也是如此,谁也不会轻轻松松就成功。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男主角许三多,为了笨鸟先飞,在工作训练中,汗水比别人多流十倍,力气比别人多费十倍。战友的不解,领导的白眼,他都顶住了;冷嘲热讽,嫉妒歧视,他都忍受了。“千刀万剐”面前,他抱定的宗旨是“不抛弃,不放弃”。经过千锤百炼,他终于从一个糊里糊涂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特种兵,军事尖子,部队建设的宝贵人才。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都渴望人生辉煌,成名成家,谁都想当庙里那块高高在上的石头佛像,不想当那块被人踩来踩去的台阶石,这想法没错,志存高远,值得鼓励。可你得先问问自己,你做好了“千刀万剐”的思想准备了吗,你能忍受住那深创剧痛的“千刀万剐”吗?矢志不渝,方成大事。
 
第二篇:戴着镣铐的希望之舞
 
  春朝,幼苗破土,疯狂地长高再长高,那是小苗的梦在舞;夏晨,碧水涟涟,彩花轻颤,那是风儿的心在舞;秋日,黄叶纷飞,流连复流连,那是叶在用生命起舞;冬夜,雪花飘飘,盘旋再盘旋,那是白雪在用灵魂起舞。
 
  高三就是如斯之舞,戴着镣铐的希望之舞。走出了高一的漫不经心,褪去了高二的心浮气躁,我们点燃梦想的烛,擦亮希望的灯,在这光与影奏出的旋律中从容起步。
 
  18岁,不再抱怨镣铐的沉重。父母的期待,老师的叮咛,明天的美好,群星一般在高三的夜空中闪耀。我们愿意承担这份重量,因为那里面有生命的厚度;我们全心珍视这份沉重,因为那是人生中最和煦的春色。
 
  18 岁,不再抱怨镣铐的束缚。开始注意父亲的白发,开始心疼母亲的皱纹,开始谅解老师的苦心。18岁的生日,不要派对,不要蛋糕,不要礼物,只想一个人凝心细数十八年岁月里拥有的,失去的,珍惜的,渴的…… 我们愿意接受那些束缚,因为那是造物者的馈赠;我们用心欣赏那些束缚,因为那是生命中最幸福的牵绊。
 
  高三是一场舞,戴着镣铐的生命之舞!
 
  我们不惮于承担责任,我们不畏惧命运的挑战,我们将用镣铐敲击出悦耳的节拍,在流年的影里随风翩飞……留下昨日的彷徨,带走今日的坚定;留下昨日的忧伤,带走今日的激情。
 
  我们自信,因为我们不曾荒废一分一秒。我们无愧于师长,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间!我们永不言败,因为我们年轻。跌倒了怕什么?爬起来,拍拍裤腿,继续前进!
 
  我们无悔,因为有昨天的汗水,今天的打拼,明天的梦想。我们将在这流金韶华中,舞出生命中最美的轨迹!
 
  只要有梦,便有希望;只要付出,便有收获。待到心花长开之时,再相约在这逐梦的旅途,一同寻找那些活力四射的身影,一同回忆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同回首这段用青春舞出的生命的轨迹。
 
第三篇:花开不败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准确地说是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在这个热得要命的八月写下第一个字符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澄蓝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班主任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不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边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佩服那张表的细致程度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曲线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290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孩子,不能回头。
  
  我惟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十一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声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上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是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得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了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一切消息,我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第2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没有高三经历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得很好却被杀得惨不忍睹的考试。
  
  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窜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开始1/4,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再产生任何幻想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接下去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得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个个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教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粉笔屑。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大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都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会这么就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学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地努力着,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
  
  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
  
  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通常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叠一叠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类报刊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
  
  一节课的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的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要算分,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试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惟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
  
  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心甘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
  
  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10遍。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龟裂的双手和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惟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2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作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高三的人都体会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在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设想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
  
  我以为我会潇洒地在第一志愿填上"复旦大学"的字眼,然后得意地继续我的梦想。我甚至设想了假如父母反对或老师不赞成,我会用怎样的话语去填塞,用怎样的言辞去反驳。然而,那都是填志愿以前的想法了。"以为"是"以为","现实"是"现实"。
  
  而事实上,填志愿这一过程,的确成了我高三历程中最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根据以前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一切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排序和比较中消失殆尽。我行吗?我可以吗?在"杀进复旦"的横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气不足,细弱的声音在残酷的现实里被搅得支离破碎。
  
  老师们原本鼓励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全都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找你谈话,用升学率,用前几届惨不忍睹的失败例子想方设法地让你害怕,让你体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报志愿的首要原则。
  
  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以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又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2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得怅然无力起来。
  
  开始不断地有同盟者退出来。
  
  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的学校的五分承诺,有的因为父亲认识某所高校的灵魂性人物,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放弃了。
  
  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背着我去华政领了一张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
  
  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华政的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到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
  
  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想也没有想过的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
  
  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破灭。
  
  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我想象中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12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所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日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呢?
  
  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信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的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
  
  我终于还是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张志愿表,郑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
  
  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了。交掉了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下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
  
  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
  
  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
  
  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
  
  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
  
  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好,只要花开,就会不败!
 
第四篇:永不停息
 
   喜马拉雅山直冲霄汉,可上面有攀爬者的旗帜;
  撒哈拉沙漠一望无垠,可里面有跋涉者的脚印;
  阿尔卑斯山壁立千仞,可其间有探险者的身影;
  人生道路上荆棘满布,可其中有奋斗者的记忆。
  十八岁,正如毛泽东所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十八岁,正值拼搏的年龄,我们不应该让自己在这么好的阶段丧失拼搏的机会。
  人生的道路上布满荆棘,会有重重险阻,但阻挡不住风华正茂的我们。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只要我们用毅力去搬开挡道的石头,最终会拨开云雾见青天。正如李白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也许我们没有曹植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自豪奔放;也许我们没有屈原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也许我们没有李煜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多愁善感。但我们有风华正茂的年龄,我们有一双永不停息的手,我们有火一般的热情。这些还不够吗?只要我们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全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的。
  十八岁的人生亦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既可以在奋斗中享受着人生的快乐,又可以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去奋力拼搏。在十八岁的路上,没有琼瑶剧的缠绵悱恻,也没有古龙小说的快意恩仇,更没有娱乐电影的幽默搞笑。它有的只是迂回曲折的道路;它有的只是在你奋斗的途中偶尔出现一块石头绊你一脚;它有的只是一点星光在出口处等着你。
  十八岁的我们没有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安逸闲适;也没有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感伤;更没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放荡不羁。
  但我们有着永不言弃的心,有着永不止步的脚,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有着……
  是的,只要有奋斗的存在,我们就不会停步。正如“李宁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们永不停息地奋斗下去,胜利的花朵终会对我们绽放。
高考励志文章精选阅读
第五篇:注定飞翔
 
    我从此知道,我所面对的一切都不是选择,而是命定。像物种起源的法则,所有的生命都必须从水开始;像泥土里生长的蚯蚓,它只能在潮湿的泥土里像根一样地寻找生命。我也同样,那个叫“慕云峰”的人,他在我生命中的出现,注定了我停止不辍的高考之路。
 
   一切都要从我的第二次高考落榜开始说起。得知分数那天,天空很苍白,纯净成一个空洞。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没有表现得太过于伤痛,因为从我感触到成绩单上那个分数的气息开始,我已明白,再一次,我对上大学所寄寓的努力连同希望都已掷为乌有。对于这个问题,我备感千万分的无奈和绝望:为什么有的人只要考一次就考上了大学,而我考了两次却还是没考上?随后,我毅然绝然地离开了学校,辍止了十多年来的读书生涯,进了郊区的一家小钢铁厂,在电炉车间当了一名电工,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是谁说过,上帝不会特别宠爱你,也不会绝情地抛弃你?因为既没学过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也没工作经验,最初,我在钢铁厂做的是最简单也是最累的工作,扛机器配件、搬电缆……这些让我获取的报酬是一日果腹的三餐和15元人民币。大概是高考的两次失败对我侵蚀太深的缘故,数月的付出让我手捧几张纸币时,我竟然在心里蓄满了感动。
 
    那感动带着一种悲哀的幸福溢满了心胸。之后,在日复一日的劳碌中,我越来越安于这种自感幸福但其实是少得可怜的所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梦想一天天地在卑微中萎缩,我不敢再衍生什么勃勃野心,因为对于两次高考都失败了的我来说,愿望的美好只会加剧我灵魂的痛苦。于是,在混混噩噩的日子里,我安于现状踽踽爬行。
 
    钢铁厂车间里的那些与我共事的工友,有很多是同我相等年纪的小青年,由于家境贫寒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他们有些初中刚毕业连高中都还没上就出来打工养家糊口了。因为听说我是惟一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每每闲聊之时,这些人总会兴致勃勃地问我一些与高考相关的问题,诸如复习苦不苦、考大学难不难之类……说实在的,我一点也不愿意和他们再谈及这事,复读了两次,当我再回想起这两年所走过的路时,我的心总是被一种带有血腥的味道所充满,那些见缝插针的念头即便是在睡梦中都要搅得你战战兢兢,那些惊恐的眼神,那些小心翼翼呵护着生怕被破碎其实早已是破碎了的自信心,有时,就是站在最明媚的阳光下,还是可以无比清晰地看见压在自己身上那块巨大的阴影……当我把这一切半明不白地都告知他们时,有的兄弟会拍一下我的肩膀以表对我的同情,有的会叹一口气以示对自己没读高中的侥幸,而我的嘴里这时也会顿时涌上一股浓浓的苦味,为了不让他们看出我的不轻松和不愉快,每次在应付完这事后我只牵强地笑了笑,掉头就走。
 
    有一个人,在大伙都为我那艰涩的、不堪回首的高考经历而鸣不平时,他总是站在一旁淡淡地笑着,向我投来一丝不一样的目光,那目光里既没有同情,也没有侥幸,这个人就是“书袋子”慕云峰。大伙管这个二十上下的年轻人叫“书袋子”,那是因为他一天都晚,只要是没活干的时候就总会捧起一本书来看。我不知道那些书对他来说何以有着这么大的吸引力,起初我想或者也只有是些武侠、言情之类才会这样的。大概是过了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晌午,吃完饭后我在宿舍里里闲着没事干,想着要找点什么东西来消遣消遣,当我从慕云峰的枕头底下抄出一本名为《高考复习总攻略》的书时候,我简直傻了眼,“怎么,你想自学考高考?”“书袋子”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轻轻地说:“是的。”“可是你知道吗?这很难,我考了两次都还没……”“我考了三次了。”他笑了笑,竖起三根手指,然后像个没事人似的捧起一本书又看起来。
 
    自从得知“书袋子”有着和我一样的高考经历时,我便和他变得很亲密了。慕云峰告诉我说他是从安徽的一个小山村出来的,自从第一次高考落榜后就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他曾经辗转在好几个城市求生,在工地里做过民工,跟别人卖过盗版光碟,还当过饭馆里的服务员……在陌生的城市里寻找着最简单的生存,露宿街头、忍受饥饿,可这些都没什么,最让他不堪容忍的是来自城市人的鄙视和辱骂,慕云峰说自己就是没办法承受这些才决意要上大学的,如果不能寻找出路对这样的生活“突围”,就永远只能承受来自它的荼毒和抽打。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在童年时我玩弄过的一条蚯蚓,不管我怎么肆意地捏弄它、摔打它,它都默然接受,即使把它掐成两段,但还是依然在顽强地探寻着各自生命的方向。而慕云峰就是那条蚯蚓,虽然很疼,也流血,但仍倔强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生命的方向。
 
    一次,我和慕云峰坐在工厂外的沙滩上晾太阳,我问他:“你说为什么有的人只要考一次就考上了大学,而像我们,一样认真地学习,最后为什么,却总是没考上呢?”慕云峰回过头来望了我一眼,很温和地笑了笑,然后指着前方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时。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下翅膀就飞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慕云峰的话,刀锋一样直刺我心底最疼痛的地方,刹那间,我禁不住泪流满面。那夜我久久地坐在窗前,月光下的海鸥,它们的羽翼映出异样美丽的光辉。
2003年11月13日,那天下了好大的一场雪,很多工友在做完了自己的活后都提前下班回宿舍烧炉子取暖去了,整个车间只剩下极少的几个人。慕云峰到开着的轨机上修一根电缆,突然,只听到他凄厉的一阵叫喊,原来,他被轧机轮子扯住了棉衣,等我闻声冲过去的时候,他的一条胳膊飞出来,接着另一条,然后是脑袋和一条腿……我吓呆了,眼睁睁地看着轧机就这么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给轧死,这时候车间里静得可怕,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我只听得到自己的耳朵在“嗡嗡嗡”地作响……
 
    慕云峰走了,在生命通往死亡的路途上,一个21岁的小青年怀抱着他未能完成的心愿离开了人世。当我为“书袋子”清理他的遗物时,从他床下放衣物的一只小木箱里看到一篇他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文章,文章是方方正正地折起来放在一只白信封里的,我打开来看,那上面报道的是一个在广东的打工妹通过自学,历经四次高考终于考上中山大学法学系的故事。那一瞬间,我的眼泪狂涌而出,这……这也曾是我的梦想啊!
 
    “如果不能寻找出路对这样的生活‘突围’,就永远只能承受来自它的荼毒和抽打”——至此我才从慕云峰的话里深感到,安于现状,它会用看似温和而实则冷酷的方式耗尽我的一生,木然于对梦想的追求,我则要在它的股掌间承受这场平庸困乏的人生苦役。慕云峰的死带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2004年初冬,我终于决定重回到我的起点,再一次选择了对高考的“突围”。
 
    现在我再也不必担心我能不能考上大学了,我也再没有去追问那个曾经我为之深深困扰的问题,因为去年,我已经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我所梦寐以求的华东理工大学,一偿我多年来的夙愿。2005年暑假回家,我的母校请我给我的师弟、师妹们作一个报告,我给他们讲了这段长达三年的高考经历,和一个名叫“慕云峰”的人的故事。
 
第六篇:出发
 
    在青春的隧道里迷茫、悠游,转眼已到了高三的十字路口。
 
    面对因自己的狂妄不羁而惨不忍睹的成绩,我开始反思。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虚度了两年的光阴,入校时的理想与豪情都被搁浅在了沙滩上。我着迷于凄婉的诗歌,疯狂在人潮如海的街道,热衷于自己美好的友情。却忽视,甚至遗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我伤心,我徘徊,黑夜因此更加漫长。我不想就此沉沦,不想十多年来的努力最终只有一个逗号,我害怕看到母亲失望的眼神,害怕对不起自己的承诺。
 
    因此,我必须站起来。
 
    诗歌被锁进抽屉,因为我相信大学美丽的清晨更适合它的旋律;不羁被抑制,因为生命的活力应该绽放在最美丽的夏季;友情依然继续,因为真挚的情感永远不会因距离而沉寂。
 
    不在乎烈日灼伤的痛,不去想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不吝啬给自己一个梦,因为哪怕是像芥末种子一样微小的希望也可以茁壮成光彩万丈的彩虹。不能给自己任何借口,因为有了一次的妥协与退让,便会有无数的理由来助长失败。
 
    坚信我们是最美丽的太阳,将经过凤凰涅盘,绽放最耀眼的光芒;相信我们是夜驰千里的骏马,将经过千山万水的飞奔,练就风驰电掣的速度。
 
    一切从现在开始,从此时开始,让搁浅的梦想与激情开始扬帆。此刻,出发!
 
第七篇:
 
   “We are arriving at 北京大学东门 station.”我把双手插进裤兜,走出地铁站。大人们说把手插进裤兜是在装酷,其实对于在孤独中执着行走的孩子来说,我们只是贪恋裤兜中惟一的一点温存。从东门取了车,飞驰在燕园里,博雅塔、图书馆、百年讲堂……曾经日思夜想的地方,如今只是匆匆掠过我的肩膀。上了北大,时常会接到学弟学妹们从家乡的来电,主题无非是怎样才能考上北大云云。“能吃苦。”开场白总是这么简单,轻描淡写。高考可是甘苦自知的事,不同的是,这苦我比别人多吃了一年。
 
  落榜 偶失龙头望
 
  2008年6月,我背负全家人的期望参加高考。569分——第一次高考,我以一个上不了北京任何一所重点大学的分数草草收场。外婆告诉我,八岁那年,别人问我长大以后想干嘛,我总是嘟着小嘴说我要去北京上大学。这是家人时常在饭桌上提起的桥段,想不明白一个八岁的小破孩儿哪里来的“去北京上大学”的概念,我只是想为这个桥段续写一个完美的结局。
  填报志愿那天我缺席了,跟父母要了一千块钱,花了三百多买了一张去苏州的车票,直奔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年诗人张继进士落榜,失望之下来到苏州,遥望夜色中的枫树古桥,发出这流芳百世的吟叹。我走在苏州城静谧的夜色里,体恤着与古人如出一辙的心境,回想自己过去备考的一年——由于基础不错,上半学期过得还算顺利;下半学期开始变得紧张焦躁,一模失败后的心灰意冷把我推入谷底,二模的翻身仗也打得不漂亮,最后迎来自暴自弃的高考。在路边的小摊随手买了一本寒山寺的小册子,从介绍张继的书页里的一句话我得到了慰藉,“落选归乡后,张继再战,终登天宝进士第。”我把小册子揣入口袋,决定再度走进风雨。
 
   书信 西南望京城
 
  没跟父母商量,仅凭白羊座的一时冲动,我又回到了高三的教室里。教室换了,堆积如山的课本却还在;同学换了,埋头苦读的架势却依然;老师换了,谆谆教诲的言语却没变。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忽地一下排到了年级第一。这样的结果没有给我带来半点的喜悦。
  从苏州回来以后,我推掉了所有的同学聚会,当曾经的战友们都在把酒饮欢庆祝胜利回忆高三憧憬大学的时候,我躲进了自己的小屋里,翻看高三一年积累下的卷子。试卷们堆得足足有半个人这么高,我把错题全挑出来,重新做一遍,发现哪还有漏洞马上看书补救。就这样,我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把以前高三没时间弄明白的知识过了一遍,而且我比现在的同学多读了一年,考年级第一是理所应当。
  新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得数学者得文科天下”。我数学很好,其他科基础也不错,考个北大清华是很有希望的。我只是淡淡一笑轻轻点头。与新班主任谈话后,我的压力更大了。我的高中虽是省重点,但文科却不是强项。去年学校整个文科班没考上一个清华北大,复读的最好成绩也只上了对外经贸大学,北大谈何容易。
  看到校内上同学发的大学生活照片,想到父母虽嘴上不说却藏在心底的期望,忆起去年单调的煎熬,我开始怀疑最初的选择,当初还不如上个不错的二本,何必心念着北京。复读的一年学习依旧紧张,但我每月都会抽出时间跟远在北京享受大学灿烂生活的竣竣保持着原始的书信联系。
  她在信里提到五道口大学城,说她那低调而不妥协的可爱信纸是在“光合作用”买的,她在Lush的柔软音乐里和着午后的温热给我写信。她在五道口得到的第一个生日蛋糕是“多乐之日”,她说还有一家小店叫“红英”,那里的衣服风格得令她牙痒痒却又买不起。我藏在高高的书堆后,读着她的文字,想象着传说中的五道口。这样愉悦的文字,日后被我们称作“爱五道口主义教育”。正是这些其貌不扬的平角信,给了我坚持下来的理由。
 
   夜幕 有梦无人省
 
  高四的考试一如既往的多,像冰糖葫芦似的一个接着一个,我的成绩也仿佛纳斯达克指数一样,有起有伏。不过与去年焦虑不安相比我显得淡定了许多,无论成绩是好是坏心里总是波澜不惊。我学会了在周围同学都抱怨卷子太难时,把分数丢在一边,拿起卷子分析错题。经过一次高三,我深知人生的起起落落实属正常,况且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就不必太苛求。
  生活很单调,有时候走入人群,虽是熙熙攘攘却依然感觉孤独。有时心里压抑很久却不知找谁倾诉,想跟同学诉诉苦却又怕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别人,想对父母说却害怕他们会过度担心彻夜不眠。学校有个十一层的教学楼,楼顶上有个小天台,几乎每次考完试需要宣泄情绪,我都会等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走上去,俯瞰霓虹闪耀的城市夜景,仰望头顶灿灿的星空,把那些不愉快的小情绪一吐为快。就这样,那个十一层楼顶的小天台藏着我的许多秘密。
  每到夏天,南方的城市总有湿润的空气,站在楼顶,风吹起来便会有和风扑面,耳机里是Tori Amos的声音,柔和而有力。我眺望着远处高楼的灯光,心里默念,有哪一盏灯光是属于我的呢。
  萧郎 此兴生难遏
  为了方便高四的同学快马加鞭,学校把一层的教室设置为了通宵自习室,节假日不休。每天下了晚自习,我还可以到自习室学上几个小时。为了不失去做题的感觉,大年三十那天,我还是风雨无阻地来到自习室。车筐里载着满满的书,我骑着小捷安特穿过冷清的街道来到学校。我以为自己一定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小蜜蜂了,但是没想到三排靠窗的位子早就有人了。
  我佩服地惊鸿一瞥——那是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镜片却遮不住他眉宇间气宇轩昂的神态,一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另一手拿笔演算着习题。我找到位子坐下,他抬起头,我们相视一笑,俩人便开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晚上,我牺牲了那年的春晚,匆匆和家人吃过晚饭回到自习室,想把下午做错的那几道英语题总结一下。本以为大年三十的没有人会比我更努力了,却没想到那个男生也在。
  教室里只有我们俩,此时我们都已经把彼此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学到十点钟,我开始收拾书包。“现在回去应该还可以赶上赵本山的小品。”教室里有人在说话,我回头,原来他正和我说话呢。
 
    后来我们一起骑车回家,聊了一路,我知道他跟我一样也是复读生,只差三分与清华失之交臂。我问他现在复习得怎样了,他说不像去年那样慌乱了,知道该在哪个阶段做什么,更自信更从容了。可能大家都是复读生的缘故,很多东西彼此间感同身受一拍即合。
  我们每天一起上自习,骑车回家,一起做八字还没一撇儿的北大清华梦。他偶尔会给我讲讲数学题,我在英语上也可以给他指点一二。渐渐地,我习惯一进自习室就朝他的位子看,只要能看他坐在那里安静的学习,我便会很安心。
  欣怡 适逢久雨晴
  日历终于翻到了6月7号,我是多么盼望这天的到来,一年以后我又走上了高考的战场。铃声响起,拆封试卷,奋笔疾书,这个场景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一年前的心慌意乱没有了,经过又一轮的磨练,我眼中多了几分从容和坚定。
  十五天以后,我和爸爸妈妈守在电话机前,凌晨十二点准时打电话查询成绩,每出一科单科成绩我们都在尖叫,当报到总分667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时收到那个男生的短信:“可以一起去北京吗?”我回复一个笑脸。
  后来,竣竣信里提起的五道口娓娓闯入我的生活,我穿过一条中关村大街就可以和清华的她见面。至此,幸福像杯子里的水溢了出来。
 
第八篇:
 
    我也高三过。上高三之前,我对高三所有美好的传说,都赋予不信任。
 
    我不信任半天踢足球,半天上课,晚自习还睡觉的学生,会考上北京大学;我不信任平时交白卷的学生,高考忽然灵光乍现,考了满分;我不信任左手吉他,右手美眉的人,能考过专心致志的学生;我不信任翻围墙去上网的,学功课最灵光;我不信任家长从不过问的学生,心理最健康;我不信任今天经某位名师点穴,明天就逃出升天;我不信任高考会提供作弊的空间;我不信任高考会给予超常发挥的机会,我不信任脑白金脑黄金……
 
    上高三之后,学校开了场“高三动员会”。在我看来,前面要加个“运”字——“运动员会”。我上清华后,认识一个同学,他在高三前,一直是个运动员。上高三之后,成绩排名在30多位。高三毕业时,高考成绩却全班第一。问其奥秘,他说:“我当运动员的时候,教练说,只有你流的血汗,不会欺骗你。”
 
    我对高三没寄予任何幻想,甚至对大学将要给予我什么,也没过多的期待。高三是个竞技场,你是个运动员。一切的借口,一切的伤痛,一切的眼泪,一切的软弱都无人喝彩。不要说什么过程最重要,只有大学《录取通知书》是王道。
 
    如果你没有退路,不能退到国外的大学、父母的摊点、复读学校……那么,来到这条起跑线上,就尽快打消幻想吧。没有奇迹,所有的奇迹都是一步一步发生的,只是最后那一步引起世人关注而已。
 
   做题的辛苦,在高考中终于得到了回应。高三的老师说过很多好话,但我只相信三句:
 
    一、排名比分数重要。二、补弱科。三、不喜欢做题的学生,不是爱学习的学生。
 
    上高三后,学校组织了第一次摸底考试,我考出了一个超级好的分数,数学高达142分,文科总分超过620分。老师说,这是为了让我们“提高自信心”的一次考试。我不关心自信心,不关心分数,只关心排名。我在班上排名第四,在全校文科生中排名第21.这就是我高三的第一个起点名次。而高一的时候,因为文理不分,我竟被糟糕透了的理科拖累了总成绩,以致排名在全校一千名之外。分数只会让我迷惑,名次才能给我自信,让我平静,让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下去。
 
    成绩排名被认为是反教育规律的,现在正被人性化地抨击。但我以“运动员”的思维,认为成绩排名是天经地义的。空口鼓励没有用,数据才是硬道理。这样,你才知道自己身前身后有多少人,你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定位。才不会在自己蜗行龟步的时候,妄想着拿世界长跑冠军。
 
   考了几次之后,我逐渐知道了自己成绩区间,在570~590分之间。我的名次从没有跌落到班里第七名之外。不过要超过前面的人,也不容易,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我的弱科上着手。
 
   我的弱科,也是大部分文科生的弱科,那就是数学和地理。我积攒的一点体能和毅力,几乎都给了数学;我的方法是做题、做题、再做题;我积攒的优势,给了语文和外语,我的方法是只参加考试,不交这两科的作业;我积攒的智慧,给了历史和政治,我的方法是做笔记,画表格,理框架,找得分窍门。还有地理,我一直没有找到方法,只是在混乱的调整中跟紧别人的步伐。
 
    我的数学老师说:“你是我见过的做题最多的学生。”有一个章节,我没有搞懂,于是去网上下载了有关这个章节所有的试题汇编。打印出来,一共是600页。每天晚自习近四个小时,我都在埋头做题中渡过。做完了之后,我常常觉得头已经不在脖子上了。
 
    我所做的题,几乎都不是老师布置的——老师绝不会布置这么多题。我的题,全都来自教辅书市场。每个星期,我都会去补充和更新试题。我是个“教辅书原教旨主义者”,我知道在市场上能找到教辅书的名称、优劣、出版周期。我不会傻到做所有的题。但是我需要大量的信息,才能筛选出对我有效的那一部分。
 
   做题的辛苦,在高考中终于得到了回应。我的数学,是所有科目中考分最高的。我的最弱科目,成了我最强势的一科。不要抱着“锻炼锻炼”的想法,那只能暴露出你的漫不经心,缺乏诚意。
 
    上高三之前,老师对我说:“你的目标是清华和北大。”我知道,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我有上北大或清华的可能性。这不是句空话和豪言,而是种规划和实施。
 
    从暑假开始,我就在为自主招生做准备了。我的自述材料,足足准备了三个多月,前后装订出了一个册子。这期间,我个人、我父母、我的高中母校,还有清华大学和其他大学,都在规则范围内做了大量努力。最终,在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在规则最宽容和最谨慎的60分优惠条件下,我进入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我的高考分数加上自主招生的优惠分,排名全省21名。我从没有放弃希望,也没有错过机会。
 
    后来,有很多人向我咨询自主招生方面的事,我并非这方面的专家,自己也不具备示范效应。但我看到很多家长,常常是在最后一刻,才寄出孩子的资料。那些资料大多是慌慌张张凑出来的,他们连打印纸都临时借,获奖证书也不知塞到了哪里,甚至还说:“就弄个假的证书,不会有人查的。”对于面试,他们说:“哎呀,无所谓,只当是锻炼锻炼吧,说不定就过了呢。”
 
    奇迹也许会从天而降吧。但是我不相信。不要抱着“锻炼锻炼”的想法,那只能暴露出你的漫不经心,缺乏诚意。
 
    参加自主招生前,我阅读过很多大学的自主招生简章,也登陆过很多大学的招生论坛。在那里,接触到一些大学的招生人员。很多招生信息,都是公开的,也是欢迎考生去咨询的。比如如何准备个人资料,如果寄错了资料该怎么办?具体该找谁联系?招生组负责人的行踪,什么时候可以当面咨询?这些,对于开放的大学,并不是些什么保密信息。如果学生的上网时间不能保证,可以委托给家长或者亲友。尽可能地早做准备,尽可能地获取信息,尽可能地符合招生简章上的条件。证书齐备,盖章齐全,耐心等待。
 
    那是一段短暂的“运动员生涯”。用汗水去追逐光荣与梦想,也感受怅然与失落……
 
    怎样过一个快乐的高三?我没有太多幻想。高三的学生,没有谁还能保持所谓的心理健康。如果你焦虑、烦躁、嫉妒别人比自己好,担忧未来,抱怨父母,痛哭发泄,暴食减压,患得患失,这都没有什么可怕,这就是竞技心理,每天都缠绕着高三学生的病态心理。
 
    在高三的那个漫长冬天,我每天都陷入负面情绪:看不到未来,没有一个好消息,觉得苦海无边,孤独,变丑,任何一点点小挫折,都让人崩溃非常。我的唯一方法,是给自己写小纸条,给自己做心理按摩,自我暗示。这些纸条,如今已攒了一抽屉,现在翻出来看,甚是好笑,都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大俗话。开春之后,我的情绪随着成绩的稳定也渐渐稳定了。因为该来的总会来的,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的高三,是在理性中度过的。告别时也非常平静,我不会涕泗交流,不会撕书泄愤,不会跳楼自杀,不会彻夜狂欢。不会过于怀念高三,也不会全盘否定高三。
 
    那是一段短暂的“运动员生涯”。用汗水去追逐光荣与梦想,也感受怅然与失落。如此而已。


编辑:ctwxc

相关推荐

  • 高考前焦虑怎么办2016-03-02 18:47:55
  • 高考体检前注意事项2016-03-02 18:45:51
  • 高考落榜的成功人士2016-03-02 18:48:06
  • 高考状元励志文章2015-09-22 08:06:19
  • 高考减压10种方法2016-03-02 18:47:32
  • 彻底离开 他才会后悔2019-12-13 15:15:49
  • 情侣保持新鲜感十条2019-12-13 08:13:02
  • 男人离婚了想单身一辈子2019-12-12 16:47:14
  • 和老公吵架冷战后7绝招2019-12-12 10:48:56
  • 这四类女人娶不得2019-12-11 08:14:12
  • 扫一扫 更健康